当前位置: 首页  导航  资助中心
【资助育人】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构建“1+3+6”新模式 打造精准资助育人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4-12-17 来源: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作者: 浏览次数: 10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国家、学校资助政策及资助育人成效,大力推进资助育人,激励广大受助学生奋发自强、立志成才、感恩奉献,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到实处,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精准资助体系,实现了资助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资助育人的成效。通过实施“1+3+6”工作模式,学院不仅提升了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1”即完善资助育人的体制机制,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资助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资助与信息化办公室,资助与信息化办公室统筹协调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逐年制定实施方案,为学院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综合的资助信息系统数据库,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经济状况,学业表现、在校生活和心理健康情况等多维度数据。

3”即通过三个基础工作确保资助精准高效:动态数据管理、迎新环节的“提前一步”、资助政策的普及与宣传。

1. 动态数据管理

学院建立了一个综合的资助信息系统数据库,该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经济状况,还涵盖了学业表现、在校生活和心理健康情况等多维度数据。每年九月份,学院都会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为新入学的贫困生及时更新导入信息,对已经毕业的贫困生进行删减更新等,实时更新学生信息,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 迎新环节的“提前一步”

在新生入学前,学院通过QQ群发放在线表格,收集学生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状况、父母工作单位信息、既往病史、是否办理生源地贷款等34项信息。这一举措不仅帮助学院更快捷、精准地识别和帮助贫困学生,也为开学后能够更快捷精准地帮助到受助学生打下了基础。

 3. 资助政策的普及与宣传

学院通过印发宣传小册、开班会等形式,普及资助政策,让学生充分了解政策变化,确保潜在受助对象能够及时申请资助。这一措施提高了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知晓率,确保了资助政策的普及和落实。


6”即创新六项工作举措,助力精准资助育人功能的发挥:

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定严格的数据使用、共享和安全责任机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管理,保护受资助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隐私。这一措施确保了资助工作的安全和合规性。

2. 客观赋分与精准认定:完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指标体系,从家庭收入、财产、支出、债务、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家庭负担、劳动力及职业状况等方面进行赋分,共涉及29小项,从多方面实现了客观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目标。

3. 精准资助育人活动的开展:学院精准发力,扎实推进资助育人工作。深入调研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为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详细档案,运用大数据分析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把握学生实际需求,开展个性化资助活动。通过困难学生走访、榜样选树活动、主题教育等形式,激励受助学生奋发自强。

在困难学生走访方面,组织“聚力乡村振兴,夯实资助根基”走访活动,学院领导与辅导员走进学生家庭,将学校关怀与爱心帮扶送到学生身边。同时,开展“冬日送暖阳”活动,深入学生宿舍,为困难学生发放爱心棉被,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在榜样选树方面,开展“奋楫笃行争先,闪耀励志之星”活动,众多优秀且家境贫寒的学子脱颖而出,如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得主、全国关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国家专利研发参与者、“新青年下乡”志愿达人等。他们以“一路繁花•榜样的力量”分享会为平台,讲述奋斗历程,传递拼搏精神。这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共鸣,同学们纷纷提笔书写感悟,于校园中掀起学榜样、追榜样的热潮,有效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4. 勤工俭学与临时补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以及为突发困难学生申请临时补助,确保学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5.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院精心组织的一系列资助育人活动,为学生搭建起全面成长的桥梁。在给予经济援助的同时,更注重精神激励,多维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资助育人育心感恩励志诚信”主题教育为契机,向受资助学生寄予积极乐观、珍惜温暖、勤奋学习的殷切期望,全力培育其感恩与诚信意识。积极鼓励学生投身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互联网+国际经济与贸易”赛事、金砖比赛、关务技能比赛、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等成为他们磨砺自我的舞台,达成以赛促学、以赛促优的良好成效,持续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引导其深入探索专业内涵与职业发展路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屡获殊荣,不仅为学校增添光彩,更为个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实现了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华丽转身,于感恩与奋进中书写青春华章。

6. 资助育人成效的评估:定期评估资助育人工作的成效,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策略。建立长效的资助育人机制,确保资助工作和育人活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通过实施1+3+6”工作模式并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群体进行精准画像分析,以实现对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引导和精准资助,该模式不仅让资助资金用到实处,而且让学生资助工作更有温度、更加精准,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精准资助体系,深入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和需求特点。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和优化资助育人方式,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资助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