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灵魂的塑造与能力的培养。机电工程学院承载着培养未来工程师与技术创新人才的责任和使命,深知资助育人的深远意义。学院打造“五融五措”育人模式,织就一张同心网,不仅在经济上帮助学生克服难关,更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力量,鼓励学生们以技能报国,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一、“五融贯通”,助力实现育人目标
资助育人关乎教育公平,更是学生成长、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院积极整合资源,打造资助育人格局,将资助育人理念融合到其他各项工作中。“五融”即资源融合、课程融合、实践融合、文化融合、情感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日常工作中,融合资助资源、融合专业课程、融合校企合作、融合感恩教育、融合情感帮扶,我院秉承“以生为本,关爱学生”为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举措,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形成了“解困-育人-成长-回馈”的良性循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五措并举”,同心共力筑梦铸人
(一)爱心帮困:个性化资助,传递温暖与希望
学院深知个性化资助的重要性。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与需求,学院制定了详细的资助计划,确保资助的精准与有效。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通过家访、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困难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对于就业困难学生,学院通过提供就业指导、分享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就业。学院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岗位、临时困难补助以等多种形式的资助,确保每位学生不因经济原因失去学习的机会。学院还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既减轻了学生经济负担,又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院禹诚院长还进行了个人资助活动。在知晓2024级新生小七的家庭情况后,禹诚院长每月额外由个人向其提供5000元的资助金,确保小七能顺利完成学业。禹诚院长的这一善举不仅解决了小七家庭的经济问题,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希望。

(二)热心服务:实践育人,志愿服务社会
实践赋能成长,志愿服务出彩。为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恩之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院积极引导、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投身于社会服务当中。2024年,我院赴湖北省天门市、武汉市江夏区“助农、促学”WOW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入选2024年湖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我院“小事情,大爱心”志愿服务队走进保利心语西区社区、景江社区、武昌府社区、白沙洲解放桥社区、东方雅园社区、南湖航天科技馆等地,开展“小行大爱,洪山区劳动日”、“雅园集市-共同缔造幸福家园”、“点亮航天梦”、“深化平安建设,共建和谐家园”、“玻璃彩绘添活力,青春创意享生活”等主题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展现当代青年向上向善的美好品质。其中,李炅其同学自2021年起,加入了武汉市“晓燕志愿服务队”,参与了多次爱老助老活动,共400余小时。他的事迹被人民政协报、湖北经视、长江云等多家媒体报道,李炅其同学不仅服务学生,更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服务祖国”的深刻内涵。


(三)恒心赋能:榜样引领,传承工匠精神

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机电工程学院注重树立典型与榜样引领。通过评选励志之星、优秀学生干部等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微信公众号推出“机电好青年”板块激励学生们向他们学习。
学院还积极搭建科创平台,拓宽学生竞赛通道,如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让他们在创新中寻找突破,挖掘潜力,打磨技能。我院2022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罗东楠,在校期间专业成绩连续两年在班级内排名第一,考取了三项技能证书。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机械行业选拔赛原型制作项目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原型制作(世赛选拔)项目优胜奖、湖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金奖等荣誉,并被授予湖北省技能手称号。同时,在学院实训队的管理中,罗东楠作为负责人,他还将自己的经验与技巧传授给更多的队员。他和老师一起为团队构建一套系统化的教学框架,将复杂的专业知识精心划分为设计、制造、仿真分析等多个模块,以便团队成员能够更专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罗东楠的事迹让学院的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技能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报效国家的利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技能报国”的深刻内涵,激励着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技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温心桥梁:温情家访,携手共筑希望

携手共筑希望,助力学子成长。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机电工程学院注重家校合作与资源共享。每年暑假,当夏日的阳光洒满大地,机电工程学院的领导老师都会踏上家访的征途,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力学子成长。家访过程中,老师们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及面临的困难。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小明家中,学院书记与辅导员们不仅带来了学院的关怀与慰问品,还详细解读了国家及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鼓励小明一家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安心完成学业。小明的父亲感动地说:“感谢学院对孩子的关心与帮助,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家访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慰问,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通过家访,老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生们的家庭背景,为后续提供更加精准的资助与帮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家访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学院的温暖与关怀,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决心。
(五)暖心陪伴:心理关怀,冬日情暖愈浓

冬日暖阳,情暖愈浓。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机电工程学院同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学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调适、压力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同时,通过“一对一”帮扶计划,鼓励师生结对子,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冬日来临之际,机电工程学院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准备棉被,让他们温暖过冬。发放棉被座谈会上,学院会特别关心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与职业规划,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与鼓励,为他们的心灵添上一抹暖意。
“五融五措”资助模式织就一张同心网,让学生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与力量,它激励学生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以技能报国为己任,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成长为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他们的成长故事成为了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